
更新時間:2025-11-05
瀏覽次數:29實驗室是科學探索的搖籃,而穩定、純凈的氣體供應則是許多實驗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相較于傳統的單瓶供氣模式,實驗室集中供氣系統憑借其安全、經濟和高效的優勢,已成為現代實驗室的標準配置。然而,將大量氣瓶集中存放,對安全存儲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集中供氣系統中氣體安全存儲的核心要求。
1.安全存儲的核心要求:氣瓶間的“硬指標"
集中供氣系統的核心安全堡壘在于氣瓶間(或供氣室)。它的設計與建設直接關系到整個系統的安全運行:
物理隔離與結構安全:
●獨立設置:氣瓶間應盡可能獨立于主實驗樓,或位于樓內人流稀少、相對獨立的區域。實現“人瓶分離",是安全的首要原則。
●實體防護:氣瓶間墻體應采用至少300mm厚的實體墻,并安裝防爆門和泄爆窗,以承受潛在的氣瓶爆炸沖擊力,并引導沖擊波向安全方向釋放。
●防爆電器:氣瓶間內所有電器設備(照明、開關、排風扇等)必須符合防爆要求,防止電火花引燃可燃氣體。
嚴格的氣體分類存放:
●核心原則:可燃氣體(如氫氣H?、乙炔C?H?、甲烷CH?)與助燃氣體(如氧氣O?、壓縮空氣)必須嚴格分開存放,通常應設置在不同隔間或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這是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關鍵。
●特殊處理:如乙炔等特殊氣體可能需要單獨存放。毒性、腐蝕性氣體也應考慮專門的存儲和通風要求。
●安全間距:氣瓶之間、氣瓶與墻壁之間應留有足夠空間,便于操作和緊急處理,并符合相關安全規范。
強制通風與氣體監測:
●持續通風:氣瓶間必須配備有效的機械通風系統(如排風扇),保持空氣持續流通,及時排出可能的泄漏氣體,防止積聚。通風頻率或換氣次數需符合規范要求。
●泄漏報警:可燃氣體探測報警器是氣瓶間的“電子哨兵"。當環境中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的設定報警值時,報警器必須立即發出聲光警報。
●自動排風聯動:是報警系統與排風系統聯動。一旦檢測到泄漏報警,排風機應自動啟動,加速泄漏氣體排出室外。
固定與操作安全:
●鋼瓶固定:所有氣瓶必須使用瓶夾、鏈條或支架牢固固定,防止傾倒。
●安全標識:氣瓶間門外、內部需有清晰、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氣體種類標識和應急處理標識。
●專業操作:氣瓶的更換、維護等操作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合格的人員執行。
2.管道輸送的安全延伸:從氣瓶間到實驗室
安全存儲不僅限于氣瓶間本身,連接氣瓶間與實驗室的氣體管路系統也是安全鏈上的重要環節:
管材與連接:
●高規格材質:氣體管路,尤其是高純氣體管路,應選用高質量的316L不銹鋼管,保證內壁光潔度,減少顆粒釋放和吸附,確保氣體純度,并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
●可靠連接:高純氣體管路的連接優先采用無縫焊接。僅在連接到閥門、減壓器或終端時才允許使用經過特殊處理的卡套接頭或VCR等接頭配件,最大限度減少泄漏點。銅管僅可用于純度要求不高的末端(如通風柜)。
管路敷設與標識:
●明設與支架:實驗室內氣體管道通常應明設于天花板下方或沿墻敷設,便于檢查和維護。管道必須牢固支撐,一般每隔1.5米左右設置支架,并在彎曲處合理增加支撐點。
●嚴禁同架:氣體管道嚴禁與電纜、導電線路同架鋪設,防止電擊或電磁干擾引發事故。
●安全間距(氫氣):氫氣管道若與其他可燃氣體管道平行敷設,其間距不應小于0.5米;交叉敷設時不應小于0.25米;分層敷設時氫氣管道應位于上方。
●清晰標識:所有管路必須清晰標明所輸送的氣體名稱,并每隔一定距離(如1.5米)標示氣體流向,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識別。
凈化與減壓:
●空氣凈化:壓縮空氣管路必須安裝過濾雜質和水分的凈化裝置,且該裝置應采用并聯一路加隔離閥的設計,便于維修而不中斷供氣。
●氦氣凈化:對于氦氣等要求相當高的氣體,建議在管路前端安裝氣體凈化裝置。
3.安全防護裝置:
在供氣管路的關鍵節點,需要部署專門的安全裝置:
減壓系統:
●兩級減壓:系統通常采用兩級減壓方式。一級減壓在氣瓶間或匯流排出口將高壓(如15MPa)降至中壓(如1.5MPa以下);二級減壓在實驗室終端或使用點前,將壓力精確調節至儀器所需壓力(如0.3-0.5MPa)。這確保了壓力的穩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壓力指示:各級減壓器前后需配備壓力表,實時監控壓力狀態。
阻火器:
●在輸送氣體(如氫氣、乙炔)的管路上,必須在適當位置(特別是靠近使用點或可能產生回火的位置)安裝阻火器。其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通過管道回竄至氣源端引發爆炸。
排氣管路(針對減壓器):
●所有減壓器(尤其在一級減壓位置)都需要連接一條通往氣瓶間外安全區域的排氣管路,用于安全排放減壓過程中可能釋放的氣體或微量泄漏。
●重要原則:氣體和氧化性氣體的排氣管路必須分開設置,嚴禁合并,避免在排氣管內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控制閥門:
●分區控制:每個實驗室或功能區域應設置單獨的控制閥。
●終端控制:引到每個實驗臺或儀器端的氣體管路,應安裝單獨的開關閥門(球閥/隔膜閥/截止閥),方便在設備維護或緊急情況下快速切斷氣源。
實驗室集中供氣系統通過將氣瓶集中管理、專業輸送,顯著提升了實驗室的安全水平、氣體純度和運行效率。然而,其帶來的安全效益,依賴于嚴格遵循安全存儲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扎實設計和規范施工。從氣瓶間的選址建造、氣體分類存放、通風報警,到高規格的管道材料、規范的敷設標識,再到關鍵的減壓、阻火、排放裝置,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保障人員生命安全和實驗室財產安全的重任。
“安全無小事,責任重于山。"對于實驗室管理者、設計方、施工方和使用者而言,深刻理解并嚴格執行這些安全存儲要求,是構建可靠、安心實驗環境的基石。唯有筑牢氣體安全存儲這道防線,才能讓集中供氣系統真正成為推動科學研究的“安全動力源"。